Information
时间:2023-06-28
暑期“三下乡”|探寻兰田唐代瓷窑遗址,瓷乐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时间:2023-06-28
(本网讯:吴帅 费剑昀)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景德镇陶瓷艺术,2023年6月26日,景德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师生一行在浮梁县开展“青白瓷、龙窑、文化与生活”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一线,深入乡镇社区、乡村学校、田间地头,以脚步丈量大地,以青春践行担当。
兰田窑窑址分布较广,以村西北万窑坞北坡的万窑坞窑址为中心,还包括柏树下、大金坞、金星村南侧竹林等早期窑业遗址,同属于金星自然村的范围内,整个遗址点大体属于景德镇制瓷业区划的南河流域区。其中万窑坞窑址规模最大,宽约180米,进深约 45 米,总面积约 8100平方米。在古代,这里是一个经济繁盛、人文环境优越的区域,且地处丘陵山区,柴薪充裕,水路交通便利,具有烧造瓷器的天然条件。
兰田窑当年的考古发掘现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提供现场):一个依山而建的龙窑遗址,推前了景德镇制瓷史。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瓷窑不仅是景德镇城市的起源,从在湖田窑、御窑厂等古代窑址上建立起来的陶瓷博物馆,到基于上世纪国营瓷厂废弃遗存打造起来的文化旅游地标——陶溪川,再到大大小小散落在街头巷尾的手工陶瓷作坊及临街而设的陶瓷商店,瓷窑至今也仍然与瓷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兰田窑出土的唐代酱黑釉瓷腰鼓等出土文物彰显了赣鄱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频繁,也改写了“南青北白”的历史,将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那些些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见证着千年瓷都的薪火相传,也形塑着窑、瓷、人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接着,实践队前往东郊学堂,在景德镇市东郊学堂陶瓷历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北大考古系博士黄薇的引领下品茶赏瓷。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与辉煌。
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于芳同黄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黄薇详细介绍了对进坑村的考察、发掘、保护、打造的过程。
期间,探讨内容丰富深入,从烧窑的原材料、材料的运输、陶瓷产业发展到音乐的辅助治疗等方面一一涉及。
通过探讨,我们了解了高温和低温的烧制原材料不同,例如建造高温柴烧窑一般需要准备以下几种耐高温材料:硬质耐火砖、隔热砖、高温耐火棉、高温水泥及耐高温砂浆;
二位教授在瓷乐方面的探讨中,使我们了解到在音乐十分发达的唐宋时期,以“秘色瓷”为代表的上林越窑青瓷一度成为当时陶瓷界的代表,上林湖也成为了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当时,击瓯之乐是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雅兴。
最后黄薇对于芳以及团队这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由衷的敬畏。她表示,瓷乐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未来的发展指日可待,建议我们要主动与文化企业平台对接。瓷乐艺术将是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一个最好的引流载体。
(编辑:孙幼皓/一审一校:孙幼皓/二审二校:陈银玉/三审三校:于芳)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